北晚新视觉 > 热点 > 网摘

“考古界团宠”钟芳蓉北大报到,跟同学结伴而来,不想受到过多关注

2020-09-01 15:27 编辑:TF015 来源:北晚新视觉网综合

从高分报北大考古、被质疑没“钱途”到获考古圈力挺、收到重达50斤的礼包和樊锦诗来信,再到登上央视,湖南耒阳女孩钟芳蓉度过了不平静的一夏。今天,北京大学本科新生开学,被赞为“考古界团宠”的她已入燕园报到。她告诉记者,自己不想受到过多关注。

7月23日,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考出676分的好成绩,成为湖南省文科第四名,50多位老师连夜进村报喜,并放鞭炮庆祝。她高分报北大考古一事在网上掀起热议,此后,多省考古单位联动,为她送祝福送礼物。北大官微也发出暖心寄语:“愿你在北大考古,找到毕生所爱!”

8月底播出的央视《面对面》节目中,钟芳蓉坦言,自己从小就对历史一直有兴趣,报北大考古也是自己做的决定:“对一件事情就算我不喜欢,我也能做下去,我喜欢的话我会坚持得更久,我觉得每一次挖掘都是发现,都是惊喜。”她的母亲刘小义则表示,尊重女儿的选择,“她是一个有梦想的人,她要去实现她的梦想。”

昨天下午,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,钟芳蓉表示此行赴京是跟同学结伴而来,没有父母的陪伴。今天上午,记者从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确认,她已完成报到手续,正式开启大学时光。

因“留守女孩报考北大考古”发酵的话题数次登上热搜,蜂拥而至的采访向她涌去,其压力可想而知。钟芳蓉坦言,进入大学后“不想受到过多关注”。

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陈建立表示:“任何一位同学,只要来到北大,来到学院,喜欢考古专业,我们都有责任把他教育好、培养出来,帮助他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。”

对于考古冷热门之议,他说,“专业没有高低贵贱,也无所谓冷门和热门。考古就是人民的事业,是要找到中国文化的源头,从这个角度而言,考古对国家的文化建设,对社会发展会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。”

今天,北大在北京站、北京西站、北京南站、首都机场、大兴机场设接待站,将新生接送至校本部,并在校内邱德拔体育馆内设迎新接待站。新生入校后直接到本院系接待站报到,领取宿舍钥匙和校园卡等材料。

今年迎新季,北大资助中心会一如既往地开通“绿色通道”,对申请资助的困难学生进行一站式服务。北大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设立了几十项助学金,基本可以满足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需求。

延伸阅读

留守女生报考北大成考古界“团宠”,但她的另一个身份更应被重视

湖南耒阳高考考生钟芳蓉红了——她以676分的高分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。在她背后,是一系列光环的加持:湖南省文科第4名;至少有10个省份的考古圈联动,为她送上祝福、书籍和考古工具;北京大学发文称“欢迎钟同学报考北京大学……愿你在北大考古,找到毕生所爱”。

当然,钟芳蓉的另一重身份更为励志——她是一个留守女孩,父母外出打工7年,仅能看望她三四次;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她在校寄宿,一月回家一次……

这是网络时代最让人喜闻乐见的故事——一个寒门学子,通过自己的努力,实现了人生逆袭,考上了中国的最高学府。

由留守女孩变成高考高分学霸,且有望成为北大学子,钟芳蓉的逆袭一定会让很多留守孩子看到人生的光明与希望。

很多网友为钟芳蓉的故事喝彩,为这一乡村女孩的逆袭点赞,其背后,是我们对所有身处困境的孩子刻苦学习、积极向上、用努力改变人生的期望与祝福。

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奋斗故事,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进取向上的风尚。

我们都知道,高考竞争激烈,钟芳蓉以留守儿童的身份,考出高分,一定是吃了比别人更多的苦,经历了比别人更多的艰难。

北京曾经的一位高考状元熊轩昂说过: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,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层家庭的,衣食无忧,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,所以在教育资源上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,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,这种东西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,确实是能比他们多很多捷径。

这话很犀利,却不无道理。人生的残酷超过多数人的想象。

农村留守孩子,在面临教育资源匮乏的同时,更面临亲情的缺失和陪伴,这甚至对他们的人格形成和性格培养,都可能埋下严重阴影。

钟芳蓉确实是“寒门出贵子”的例子,现实当中,我们是不是可以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复制钟芳蓉的路子呢?

只怕很多人会跟龚先生一样,有些担心,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,能通过严格的自律,奋发向上,最终改变人生。

龚先生曾经采访过湖南一位山区中学的校长。这位校长坦言,学校每个班级留守孩子都在半数以上,而这些孩子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难以管教——家中的爷爷奶奶力不从心,与父母每月有限的视频也是杯水车薪,而老师们最大的苦恼,来自于从来不知道这些孩子心里在想什么。一旦沟通的大门关闭,思想交流都成为奢望,更遑论学习等其它事宜。

政府层面早就注意到留守儿童的问题。2016年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》,要求“父母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,外出务工人员要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。”

这一意见的出台是4年前,钟芳蓉当时应该还在上初中,她的父母并没能留在家中陪伴她。而从媒体对她的采访来看,她的父母外出打工7年,仅能看望她三四次。

所有人都在关注钟芳蓉的“成功”,可没有人关注这7年间,她作为一个小女孩,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日子里都经历了什么。

钟芳蓉是足够幸运的,这种幸运或许来自她的家庭、她的老师和她本人的努力。

事实上,还有很多留守儿童因为与父母长期分离,与其他孩子比起来,他们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。有的孩子会因此出现某些心理健康问题,甚至遭受意外伤害等。

当网友在为钟芳蓉的励志故事而齐声喝彩的同时,我们也应该关注到她背后一大批同样身份的留守儿童,关注这些孩子的生存状况,多想想办法帮他们摆脱生活和学习中的困境,同时,尽可能从根源上减少迫使儿童留守在农村老家的机会。

报考北大考古专业的留守女生谈到父母哽咽了:一年才能见一次

8月31日据@央视新闻,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@契珩 ,回忆高考查分那天,“还在睡午觉,不急,该出的分总会出”。她说,和父母一年才能见一次,盼到了甚至不好意思叫他们,但“他们会鼓励我学习,也很尊重我报北大考古”。得知女儿的成绩,钟芳蓉母亲说女儿的孩子不会再成留守儿童,“有出息了,替她高兴……”

(原标题:“考古界团宠”女孩今天北大报到:不希望受过多关注)

来源:北晚新视觉网综合    北京日报客户端、工人日报、央视新闻客户端

流程编辑:TF015

相关阅读

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
一、凡本站中注明“来源: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,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,转载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北晚新视觉网”,并附上原文链接。

二、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(作品)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。

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,联系邮箱:takefoto@vip.sina.co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