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晚新视觉 > 新闻 > 娱乐

方方三年写作新长篇《软埋》原型源自好友母亲

2016-08-15 09:54 编辑:admin 来源:网络

2016年8月15日讯,8月11日,湖北女作家方方三年时间创作的新长篇小说《软埋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,方方来到北京,在采访中她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故事,这次她写的是个“足以让一个写作者无法停笔”的故事,方方感慨,“写作真是一件让人永远兴奋的事”。

《软埋》方方_调整大小

方方

方方谈到《软埋》的写作时说,这次她希望站在每一个人物的角度说话,而不是站在写作者自己的角度去说一厢情愿的话。她解释了书名“软埋”的两层含义:有些人不入棺椁直接被泥土埋葬,这是一种软埋;按照民间的说法,软埋之后是不能转世的,而一个活着的人,忘却过去,忘却自己,无论是有意识地封存往事,还是下意识地拒绝记忆,也是软埋。

“对年轻人来说,他们没有我们这样的经历,过去的时代离他们的生活很远他选择知道或者根本不想知道,真的是他们个人的选择。”方方认为,她并不强迫年轻人必须记住历史,“年轻人的生活时代不同了,他们觉得很自在、很舒服,他们不想知道,我也尊重他们的选择,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。”

方方本名汪芳,1955生于江苏南京,成长于湖北武汉。现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的她许多作品都颇有影响,小说《万箭穿心》被改编成电影在2012年上映。方方的小说《风景》在1987年获了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,自此这位武汉女作家被文学批评界认为“拉开了‘新写实主义’序幕”,并因此成为中国“新写实”派代表作家,她的上一部小说《涂自强的个人悲伤》就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小说。

“我对现实是比较关注的人,是读报爱好者,从小家里就订报纸,在这样的环境中,你对现实特别关注,对社会发生的问题特别关心。”方方说。方方是当前文学创作中创作力非常旺盛的作家,不少文学评论家看过《软埋》之后都认为,这是她最优秀的一部长篇小说。方方以往的作品关心现实,她的很多作品中都与现实密切相关,不过她这部作品却讲了一个关于历史的“老太婆”的回忆故事。

原型源自好友母亲

故事的女主人公丁子桃的命运起起落落,身份数次变换,她从一个乡绅儿媳成为一个勤勉保姆,从一个失忆女人变成一个沉溺于往事没有知觉的植物人,一生充满磨难与传奇。《软埋》的故事情节跨越了五十余年,其间伤痛和宽容、失落与满足、刻骨铭心的记忆和不可挽回的遗忘不断交错、碰撞。这个女主人公的原型是她一位多年好友的母亲,方方在小说的书封面写下对现实中的她说的话:我知道你的心情,我理解你,如果与你家有关,或是涉及你家隐私,我一定会用隐笔,你不要担心,只是这本书我一定要写出来。
“我的一个朋友,她妈妈已经老年痴呆了,经常会谈到往事。她妈妈去世后火葬了,她为母亲买了一口上好的棺材。很多人都无法理解,觉得她这样做毫无意义,但她却坚持这样做了。她对我说,我妈多次讲过,她不要软埋,我一定要满足她的愿望。”方方说,就在那时,她突然被“软埋”两个字击中了,“心里顿时像是有什么东西在燃烧”,那一整天她都在想这两个字,“我跟朋友说,我要写一部小说,这小说的名字就叫《软埋》。”

放下一切“闭关”写作

“我把我手上正在写作的全都放下了。为了从容而安静地写这部小说,2014年春节后我避开了所有杂事,躲到深圳的海边,开始了这部小说的写作。”方方原本生活简单,她闭关专心写作《软埋》,同时主持着《长江文艺》原创和《长江文艺》选刊这两本文学杂志,写作期间她只通过互联网处理杂志的大小事务,“作为一社之长,很长的时间里,我几乎难以顾及杂志社的诸多琐事”。

去年九月底,方方完成了小说的初稿,进入漫长的修改期。这期间,湖北省文史馆邀请她去重庆考察古镇,《软埋》中许多背景正是在这一片区域。一路上,她看到了不少无主庄园,也触及更多的细节。“于是,调整、修改,再调整,再修改,断断续续地一直改到了年底。”方方说,之后她将稿子郑重地交给了合作多年的编辑手上。

“你根本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,也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,甚至完全不曾产生孤独和寂寞,尽管一整天,甚至很多天都是你一个人待着。你的手指敲击在电脑键盘上的声音,仿佛是你在与整个世界对话。”方方在写作这部小说时进入了很好的状态,“这份自由,在束缚和压抑的现世中是绝对没有的,写作的愉悦因此才会超越其他一切。”

 

来源:北京晚报  北晚新视觉网  记者 陈梦溪

相关阅读

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
一、凡本站中注明“来源: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,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,转载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北晚新视觉网”,并附上原文链接。

二、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(作品)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。

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,联系邮箱:takefoto@vip.sina.com。